這篇主要記錄了我對學習的看法,算是一個簡單的總結,如果想了解的話可以看一下



Q:成績好或不好的學生,你挑哪個呢?

學霸 X 學渣

如果是我,我的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不會看這點去批判這個學生,人們常用成績去批判一個尚未出社會的人,成績好、名次高、學校好,便意味著成功;成績不好,就必須受到關懷與質問,覺得未來看不到希望,感覺學校不好就完了,當你意見跟普遍大眾不同時,他們就會叫你"認清現實",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不全然錯,但社會的現象與重統的觀念早已根深柢固,而我在這邊,會闡述我的想法與理念,看完如果你還覺得這樣的觀念是對的,那我跟你可能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註: 這邊會以我的情況來說,但可能頂大或其他學校沒有這種情形。


Q:如果今天沒有制式的規定,你還會去上課嗎?

應付 X 全力以赴

學分,是畢業的條件,但在這種制度之下,養成了很多學只生為了應付學分而學習的態度,學的都半吊子,不然就是學會"應付",背後的努力、過程,真正的實力,往往無法從最終的分數或文憑上體現,況且要拿高分,也可以有技巧性,例如去打聽比較好過的課,只讀考試考的部分,況且如何拿到成績的,從紙上你也看不出來,我相信有沒有實力,談話中就知道;有沒有能力,做事就知道;有沒有態度,一看就知道。

我做事情從來就不是這種方式,只要能做的,特別是想做好的事情,我就會拚死都要把它做好,因為在這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一定都會提升,我要的是學到東西,學分或文憑不過只是附加的東西罷了,沒有意義,雖然還是會覺得規定要修的學分課程我都沒興趣,很幹,但真的在做事的時候我還是會盡力把它做到好,再怎麼爛,也要自己能接受,有課就上,有資源和時間就拼命學,即使做得不好,也絕對比應付好,不要覺得學分夠了、能畢業了就不修課,覺得成績好就不學更深入,課程與要考的科系無關就不學。

練習 X 目的 X debug

高中之前我就不喜歡一直刷題目,尤其是為了考試而刷,那種事情只是浪費腦袋,一點意義都沒有,當我找到興趣時,題目從來就不是為了考試而做,而是要把東西弄懂、練習的途徑,雖然我本人還是沒有很喜歡一直做題目,但自從接觸了一些數學和專業,有些東西你不練題目,我還真覺得很難學,也很難完全懂,當然我個人依然prefer實務結合理論,兩方面精進,就會學得更扎實,而且做題目跟寫程式一樣,當錯了你要想錯在哪,哪個地方想錯了,或是單純計算錯,但考試這種制度只是讓你在有限的時間內想盡辦法把答案生出來罷了(當然有些考試比較有深度的確實是需要你思考的,這種情況例外),求解和找出錯誤的過程才是真正學習重要的地方,就像下圍棋時,你要透過覆盤來找出並反思你哪一手下得不好,需要改進一樣,並且透過不斷的嘗試,去找出較好的答案。

成績 X 投機取巧

在成績至上的制度之中,當然多少會有無奈和憤怒的情緒,成績高其實是可以有技巧性的,不過也有照著自己的方式學習拿到成績的,當然頂大的學生都強,我也沒有要嘴他們的意思,但制度上存在著漏洞,首先從體制的觀點舉例,假如今天選課,有些人會調查那些課程好過老師給的分數又高,或是即使考不好,但老師依然會給你高分的課堂,那跟選到比較硬核的課程的人比,前者成績比較高很正常(當然假設的前提為能力差不多),考試上,你可以只讀考試的範圍,練歷屆試題、考古題、會考的題目,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多少都會這樣做,但自從我找到興趣之後,我的讀法通常都是能讀的、能學的都盡量學,你會發現當你用這種方式讀,難度會提高很多,但我認為在有限的範圍內鑽牛角尖,只為了拿到好分數,這對學習本身一點幫助都沒有,頂多就是用一些小聰明來提高成績、解題技巧而已,這也是為甚麼我不補習的原因,但事實就是大多數我身邊的人很多都是如此,不過不是叫你就不管考試,考試依然重要,但從學習的角度上,我認為學習本身不應該受到體制影響,用類似上述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拿到成績,那你從成績去評斷他的能力,你認為是對的嗎? 當然成績、學歷是一種依據,但我不希望這個東西成為你對這個人的第一印象,不過以上也不是說成績好能力就一定不好,我一直強調的是,成績或學歷只是個人能力中的一項證明,但並不代表你真正的能力

選擇的路

如同前面提到的,不論科系、背景、能力,大多數的學生都因為這種傳統制度,導致學習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文憑、學校等,教育應該是為了讓每個人學習,並且都有能力將來去社會解決問題,或發掘新的東西,使這個世界更進步,學到一定程度,應該要有能力自己去面對問題,並學習新的東西,因此建立一個人的能力,才是學習或是說教育上最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不只侷限於考試,任何事情在做的過程中一定會學到東西,只要你有心,你的能力就會慢慢培養起來,但從成績上看,只看的到侷限在制度裡的產物,不過照著制度走卻也可以獲得比較多的資源,因此端看個人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

我選擇的,往往是與世俗觀念背道而馳,但我認為,這樣的選擇必須要有人去嘗試,老是照著這個社會的思路走,我認為這樣活著的意義是不大的,不過目前我也只專於學識方面,這也算是我的缺點吧?不過我一直想找機會證明成績絕對不是評斷一個人的方式,也相信不是只有那些別人口中的"資優生"、“高材生”,才是"成功人士",我們有甚麼理由不如別人?就因為人家考的上,我們考不上嗎? 不要輕易地用世俗的眼光定義自己的價值,當然你也必須無時無刻鞭策自己向前,既然受到否定,那何不你就證明給他們看? 老實說雖然挺累的,但過得很充足,時間感覺都用飛的一樣。

讀書的意義

到這個階段,也快面對真實的人生了,漸漸會發現為何要讀書,雖然文字無法真正體現出來,不過在此刻還是盡量用少得可憐的詞彙記錄一下。

從國小開始讀書讀到大學,讀到後來發現,理論只是輔助,當然當你在看資料、學新東西,可以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上下去做延伸,幫助你快速理解並拿來運用,不過理論跟實務當然還是會有差別,所以能將理論跟實務結合,是不容易的事情,當然這也是我讀書的方式,因為教科書寫的跟實際做的基本上不會一樣,實務的考量也跟理論上不一樣,很多時候你沒真的做你會不知道它在幹嘛,要拿來應用的難度也會提高,要不斷的透過實作累積經驗,如果能搭配理論當然是更好,經驗往往是別人無法取代的東西,即是你最大的武器,這些東西不是理論好就可以達到的,況且書上的內容都是有一定的範圍的,讀一本要花很多時間,不可能每一本都讀完,而實務所需要的範圍往往是沒有限制的,所以要培養的應該是建立一定的基礎後在找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時能快速、精準,內容忘了但看一下就想起來,並且會拿來用,這些跟你考不考第一名、上不上頂大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資源較缺乏時,你只能自己加倍努力了。

挑戰書

我絕對不是聰明、優秀的人,因為許多方面我都還輸人家很多,自己對自己都還沒滿意以前,也沒辦法說甚麼,當然以上也算是我的一種任性與固執,不同角度看就好像是我在替不敢面對現實而找藉口、在逃避,嗯…,或許你也是對的吧,現實可不會因你的牢騷而改變,經過社會的歷練,對於現實的無力,確實會讓人卻步,鬥志全滅,或許你曾經抵抗過,但被現實打敗了,但我認為否定是一種建議,你可以否定別人,但當別人做得到而你做不到時,你也沒什麼資格去批判了吧?

不妥協是我的風格,挑戰是人生的樂趣之一,我想向現實挑戰,證明自己並不是錯的,有些事情沒人做,你當然會覺得不可能,但無論如何,在我的觀念中,不去嘗試看看、做看看,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可不可能做到,你依然會埋沒在現實之中,當然一樣端看你的選擇,沒有對與錯,我想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不會向現實低頭。




2023.06. D.S.